點苔
發(fā)布:2009-12-18 11:01:25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中國畫技法名。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破筆(筆毛散開,無一定形式)或如“介”、“個”等字的點子,表現(xiàn)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樹根旁的苔蘚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在山水畫構圖經(jīng)營中廣為應用。歷代畫家重視點苔,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說:“畫不點苔,山無生氣。昔人謂:‘苔痕為美人簪花’,又謂:‘畫山容易點苔難’。”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曰:“古畫有全不點苔者,有以苔為皴者,疏點密點。尖點圓點、橫點豎點、及介葉水藻點之類,各有相當,斟酌用之,未可率意也。”原濟(石濤)則提出:“點有雨雪風晴,四時得宜點, 有反正陰陽襯貼點。有夾水夾墨一氣混雜點,有含苞藻絲纓絡連牽點,有空空洞洞干燥沒味點,有有墨無墨飛白如煙點,有焦似漆邋遢透明點,更有兩點,未肯向?qū)W人道破,有沒天沒地當頭劈面點,有千巖萬壑明凈無一點 ,噫!法無定相,氣概成章耳。”現(xiàn)代潘天壽補充:“點上積點之法”說:“一,醒目點;二,糊涂點;三,錯雜紛亂點。此三種點法,工于積墨者,自能知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