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49vv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中字一区,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bdo id="qa15n"><u id="qa15n"></u></bdo>

<legend id="qa15n"></legend>

  • <sup id="qa15n"><menu id="qa15n"></menu></sup>

      <th id="qa15n"></th>

      <legend id="qa15n"></legend>
    1. <small id="qa15n"><sup id="qa15n"></sup></small>

        絲綢與中國經濟:“戶調”時代

        發(fā)布:2011-10-30 20:29:15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絲綢除了服用功能之外,它還是一種實物貨幣,甚至在錢幣不足之時,如錢幣制度混亂的魏晉時期,還可以取代錢幣的地位,成為貿易的中介!短坡墒枇x》規(guī)定,在計贓和計罪罰時,都要以絹匹為籌碼,這無疑是用國家法令的形式肯定了絹帛的貨幣作用。唐以后,隨著貨幣制度的穩(wěn)定,以絹代幣的現象才有所改善。

          絲綢還是一種賦稅的稅種。歷代封建政府向百姓征收的賦稅,除“粟米之征”外,還有“布縷之征”,也就是將絲綢列入國家征賦的財源之一。這種獨特的實物稅,在世界賦稅史上是獨一無二的?v觀中國古代歷史,絲綢的賦稅經歷了“戶調”時代、“庸調”時代和“兩稅”時代三個時期。

        從三國時代直至隋代,皆為絲綢“戶調”時代。它是中國古代絲綢賦稅制度的確立時期!罢{”即為古代納稅人向政府交納的絲綢,戶調也就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征收絲織品的一項賦稅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與曹操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東漢戰(zhàn)亂時期,曹操為保證軍糧供應,首創(chuàng)屯田制,募民耕種,開辟稻田,并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規(guī)定:“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這是戶調制度的前身,為后來的以戶為單位,以絹、綿為征收內容的戶調制度制定了基本模式。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在實行占田制的同時,戶調制也被確定下來:“制戶之式,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边@是一項以畝授丁、以丁為戶、以戶為課征單位的稅法。

          其后,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首次頒布了“均田制”,即“計口授田”,將政府控制的無主荒田按人口平均分配。初被授田的男子還授與桑田(一種配種桑樹的田地)20畝,可世代相傳,永不還官。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蠶絲業(yè)的發(fā)展。公元486年,北魏政府在均田制的基礎上,對“戶調制”作了相應的調整:“其民調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石。民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婦之調。”這種戶調制度在之后的東西魏、北齊北周、隋等朝代繼續(xù)沿用。

          戶調征收的絲綢主要來自絲織業(yè)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如山西、山東、陜西、河南、河北等地。當時的南方還屬經濟落后地區(qū),所以這些地區(qū)征收的均是以麻布為主。

        相關文章

        哈爾濱百姓網推廣鏈接[一]
        哈爾濱百姓網推廣鏈接[二]
        關于我們 | 廣告投放 | 用戶幫助 | 用戶注冊 | 留言反饋 | 網站建設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爾濱百姓網 版權所有
        黑ICP備08101926號  我要啦免費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