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傳統(tǒng)的針法及其運用(二)
八、編繡,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繡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wǎng)繡、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繡等。這些針法都適用于繡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為"圖案繡"。
1、 戳紗:也叫穿紗,早就流行,是由直針直接變化來的。
2、 打點:也叫斜一絲和一絲串,是一種扣繞法的戳紗。打點的繡法是:以三絲羅為地,用線在羅的十字紋上扣一針。但也可以用紗或比較粗的布為地。
3、 鋪絨:又叫別絨或癟絨,也就是挑花,它和戳紗的編織法類似。其繡法:先在準(zhǔn)備挑花的界內(nèi),用白生絲做經(jīng)線,每絲相距半分或三分之一分、四分之一分,排列必須十分均勻。
4、 網(wǎng)繡:網(wǎng)繡的繡法和其它繡法不同,是用網(wǎng)狀組織的形狀來做繡的圖樣的,用并行線與另一組并行線交叉成的各種形狀。網(wǎng)繡是一種古老的繡法。過去流行在農(nóng)村時,人們多半用它來繡圍裙、鞋邊、衣邊、帶頭等。
5、 夾錦:這種繡法不同于網(wǎng)繡,有空眼,而且是填滿的。它可以在果實之類的圖樣內(nèi)織出多種圖案紋樣。
6、 十字挑花:又叫拉梭。這種挑花與戳紗中的扣繞法相似。不過,扣繞法是斜一絲,而十字挑花是扣十字,用無數(shù)十字鱗列組成各種土圖案。
7、 絨線繡:也和戳紗中的扣繞法相似。它以粗麻布為地,以毛絨線代替花線。因為毛絨線色不易褪,反光比花線小,所以它具有獨特風(fēng)格。
九、饒繡,是一種針線相繞、扣結(jié)成繡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繡、辮子股和雞毛針,都屬于這一類。
1、 打籽:它是蘇繡傳統(tǒng)針法之一?梢杂盟C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繡圖案畫。
2、 拉鎖子:又叫打倒籽,用這種針法繡出的繡品精致而又堅固,受小磨察也不會損壞。用它來繡日用品中的意造紋樣、尊碟盤盂及架棚只類的紋樣也整齊美觀。
3、 扣繡:扣繡的針法原來是用來扣邊的,所以過去稱它為"鎖邊"。近代流行很廣的扣花就是應(yīng)用這種方法。它可以扣出各種圖案,而且有多種扣法。
4、 辮子股:這是古代最早采用的針法之一。其繡法是;第一針由底向上做起,第二針在第一針那里穿起戳下,把線留在上面,針尖向前約一分的地方穿起,套在線圈內(nèi)收緊線,就成了一個線圈,然后繼續(xù)套扣成一辮子股。
5、 雞毛針:這種針法是用來繡制日用品上的圖案的針法。繡長形的花卉葉或長形羽毛等都可以采用這種針法。
十、施針,是加于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十一、輔助針,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繡形體的針法,而是為了增強(qiáng)所繡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采用的輔助性針法。歸入這一類的針法有:輔針、扎針、刻鱗針等。
1、輔針:在需要用施針、刻鱗珍時,先用長直針刺繡,使之滿如平繡,這就是輔針。
2、扎針:扎針適宜繡鶴、鷺、一面、鷹、雞、鴉、鵲之類的鳥爪。繡時,先用直針,再把橫針加在直針上面,如同扎物,最后扎成鳥爪的紋。
3、刻鱗針:它是繡制有鱗狀形象的針法。如扎鱗、搶鱗、疊鱗、施鱗等種。
十二、變體繡:刺繡中,有一些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常規(guī)刺繡發(fā)生變化的特殊繡法,就是變體繡,其中包括染繡、補(bǔ)畫繡、借色繡、高繡、摘綾和剪絨等。
1、染繡:元代繡品中的人物、花鳥多用墨描眉目,以畫代繡。染繡的方法,就是從這兒開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2、借色繡:這是繡、畫并行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借繡面畫稿的著色以助勻密。另一種是廉繡,即在畫好的繡面上,順著畫的筆勢,用稀稀的線條繡在上面,以表現(xiàn)光彩。還有一種借繡底的顏色以減少刺繡工時的方法。
3、補(bǔ)畫繡:這也是一種畫、繡并行的方法。但它只繡畫面的一小部分形象或者繡其中的主要部分或點綴品。
4、高繡:其特征是使所繡物體的一部分高起,使所繡形象的立體感增強(qiáng)。
5、摘綾:以薄綾摘成花朵,而另用線綴在繡片上。
6、剪絨:這種方法原是西洋繡法。因為簡便,容易學(xué)會,所以民間常用它來繡兒童的圍涎、枕套之類。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繡制藝術(shù)品。
十三、兩面繡,又叫雙面繡,這是在一塊底料上,一針同時繡出正反面色彩一樣的圖案的一種繡法。和單面繡不同:單面的繡法只求正面的工致,反面的針腳線路如何則可以不管;而兩面繡則要求正反兩面一樣整齊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