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專題集郵
發(fā)布:2011-11-1 12:43:28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隨著郵票印刷手段的進步,選題內容的拓展,五彩繽紛的郵票圖案成為吸引集郵者目光的焦點。再加上傳統(tǒng)集郵耗資較大,個人經濟上不易負擔,不少集郵者舍棄了按國別逐套集全的傳統(tǒng)集法,而改按只收集自己所喜好內容的郵票為主,于是專題集郵應運而生。
在規(guī)范化集郵類別中,專題集郵適應性、趣味性強,因而也是人數最多的一種方式。集郵者在專題集郵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個性表達機會,相同的郵品(甚至只是近期的新票),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去開拓專題內容。比如同是新中國花卉郵票,既可以從植物學分類的角度去研究,又可以從花的社會性(省花、市花)方面來介紹,還可以從花卉郵票的色彩美學角度進行排列組合,各取所需,意趣橫生,從而達到寓教于郵、寓樂于郵的精神境界。
專題集郵使用的郵票和集郵品應當符合“傳遞郵件或其它郵政通信的”這一定義,并要注意優(yōu)先選用比較重要的郵品。
青少年及其他初集者進行專題集郵,應結合自己特長選題。一則郵品便于收集(不必像傳統(tǒng)集郵那樣依次集齊),二則便于開拓研究(不必像郵政歷史集郵那樣需對郵政有深入的了解),出成果也快。如此良性循環(huán),對求知益知、怡情養(yǎng)性、促進學習工作大有裨益。在新中國郵票中,革命歷史、文物、人物、體育、風光、建筑、工農業(yè)、動植物都是票源較廣的大專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國專題集郵隊伍龐大,一些以發(fā)行商業(yè)化郵票為主的國家都把向中國市場傾銷熱門專題郵票作為增加收入的法寶,大發(fā)特發(fā)所謂“中國題材”的郵票、小型張(以中國古建筑、名畫、文物、風光、當代名人等熱門題材為主,委托發(fā)達國家統(tǒng)一設計印刷,票面相當精美),侵占我國郵票題材資源,通過其海外代理機構(有的甚至就是委托我國某些團體直接代理)向中國傾銷。這類小型張印量大,面值偏高,無投資增值價值,集郵者應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