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集郵編排與新規(guī)則
專題郵集《廣告》
近些年來專題集郵是越來越熱,其原因一是編排一部專題郵集不是太難辦,投入的錢要比傳統(tǒng)、郵政史等要少得多;二是專題不是那么枯燥、呆板,容易讓人產生濃厚的興趣,易結合自己的愛好去進行收集、整理和編排。從這兩點來看較適合于集郵時間不長的人,更適合于青少年集郵者,為此,基層郵展所見的大多是專題郵集。
最初,專題郵集的編排方式是:一是按同類型圖案的郵票去編組郵集;二是按郵票的同一發(fā)行目的去編組郵集。這兩種方案編排簡單,是按郵票發(fā)行時間順序編排,或是按地域范圍去編排,是簡單的羅列,沒有什么故事性,只是介紹哪些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行這些郵票罷了。故現(xiàn)在郵票中不見蹤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敘事性、故事性的專題類郵集。
一部高水平的郵集,題目選擇應恰當,不大不小,有創(chuàng)新意識,吸引人,能留住參觀者的腳步,讓你去細端詳、琢磨、品味,讓你回味無窮,會意以開心的微笑。
要做好綱要頁,這一頁非常重要,評審員首先看的是綱要頁,看這部郵集講的是什么,想要告訴人們什么,是否符合科學的邏輯等等。最近新公布的專題評分標準,題目與綱要15分,可見其重要了。專題展品中如何把講的事物和故事去拓展,這就看編者的水平了,拓展的外延要符合邏輯性,能被人接受。拓展更能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在合乎情理之中,不是牽強附會,生拉硬扯不著邊際地往上靠。為此,新的評分標準拓展為15分。一部專題展品在選題、前言和拓展中,均能顯示出創(chuàng)新意識,專家和評審員們最愿意看到的是一部題目新穎的郵集,為此,新的評分標準中,“創(chuàng)新”已獨立出來,滿分是5分。以上這幾點合起來叫“處理”,合計總分為35分。
一部專題展品要體現(xiàn)出兩個方面的知識和水平,一是集郵知識,二是專業(yè)知識?茨愕泥]集都用了哪些素材,哪些不應該上,還有哪些你沒上,運用得正確與否,就知道你的集郵水平了。專業(yè)知識是否你應該講的,你沒講,所涉及的范圍或故事情節(jié),是否全面展開了。要講深講透才行,決不能一知半解的,要科學,符合邏輯。新的評分標準將這兩方面分別評分,即專題知識15分,集郵知識15分,合計30分,這就是知識、個人學習與研究。
制作一部好的專題展品,應盡量上好郵品,力所能及,盡量爭取,要盡可能多上收集難度較大或珍罕郵品,例如變體、印樣、式樣等。這樣你的郵集才能上檔次,獲高分。新的評分標準為:品相和珍罕性30分,其中品相為10分,珍罕性為20分。
一部專題集郵類展品,應展示你的藏品的才華。所以,切不可忽視展品外觀質量,外觀一定要美,整潔,體現(xiàn)出整體的均衡性,干凈利落,給人以美的享受,賞心悅目。
初次制作專題展品,有些原則性的規(guī)則一定要弄清楚。例:成套郵票切忌放在一個貼片上或一框之中;郵政用品不能開天窗;非珍罕品不能上連票;極限片只能上三四個有集郵價值的;空白封應開天窗使用等等。
專題郵集應盡量做到:郵品多樣化,票、封、片、戳、水印、樣票、郵簡等等,應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郵品。票品應盡量使用多國的,不同歷史時期的,應盡量避免某一種,某一國的特別多。郵品的年代越早越好,并注意每個年代的均衡性。
總之,一部專題展品要最大范圍地使用適用的郵政集郵素材,每一件郵品都必須與所選定的專題有關,并用最清楚和最有效的方式展示出它的專題信息。
最新專題評審規(guī)則規(guī)定:“題目和綱要表現(xiàn)一個有意義的統(tǒng)一體并反映出所選專題的特征,綱要應該展出出考慮到整部展品一個邏輯順序;綱要應包括專題的各個方面,覆蓋與專題相關的最大的內容范圍;題目與綱要必須展示在展品開頭的一張貼片上!薄斑m于展出的素材指:為了傳遞郵件或其他郵政通信目的,而由政府、地方或私人機構,或由其他正式被委托或被授權的機構發(fā)行的、計劃發(fā)行的,或作為郵資有效來對待的那些集郵素材!薄巴卣故侵赣嘘P該專題的有深度的細節(jié),目標是要完成一個完全按照綱要的素材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