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49vv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中字一区,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bdo id="qa15n"><u id="qa15n"></u></bdo>

<legend id="qa15n"></legend>

  • <sup id="qa15n"><menu id="qa15n"></menu></sup>

      <th id="qa15n"></th>

      <legend id="qa15n"></legend>
    1. <small id="qa15n"><sup id="qa15n"></sup></small>


        瓷畫大師四方筆筒寄父情

        發(fā)布:2011-10-30 20:00:48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文房用具中的筆筒,歷來頗受文人雅士的青睞,人們制作時,或題詞留念,或鐫刻記事,或作畫敘志,形式迥異、多姿多采,既豐富了筆筒的形制,又加深了筆筒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民間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

            粉彩山水四方筆筒系民國時期“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于1932年為不到半歲的幼兒汪桂英(現(xiàn)為景德鎮(zhèn)工藝大師)所作的紀念品。汪野亭名平,號元鑒,晚年又號“傳芳居士”,曾師從張曉耕、潘  宇習畫花鳥。25歲后至景德鎮(zhèn)從事專業(yè)繪瓷,并改學山水,始仿清初“四王”,繼學石濤,受石濤影響最深。汪野亭早期瓷畫受程門一派淺絳彩山水畫影響,把瓷胎當作紙絹,作畫題字于其上,并注重融詩、書、畫于一體,所作瓷畫構圖疏簡,設色以淡赭為主,兼施淺綠,人稱“文人畫”,極適宜當時文人追求恬靜、淡泊之心境而備受青睞。后與鄧碧珊、畢伯濤、王大凡、劉雨岑等八人組成“珠山八友”,是自民國初年以來對我國瓷畫作出重要貢獻之領銜人物之一。

            此四方筆筒高17.8厘米,寬12.5厘米,筆筒兩面作畫、兩面書寫鐘鼎文。畫面清秀典雅,其中一面近景的左側,為一座高大巍峨之山崖,頂端有高松雜杉,綠蔭蔥郁;右上方面向江河處是一棟小屋,古樸簡陋,屋內一盞照明燈高高懸掛于木桿上。屋外是一條幽靜之小徑,曲折蜿蜒,直伸山腳;隔河對岸又一座山崗,山腰間一塊平整的石臺,似路一般將上下隔為兩截。遠峰起伏綿延,似浮翠狀,流動在天地間。河水潺潺由西北流向東南,河面上小舟漂浮,飛鳥悠悠。遠山山腳下,但見河流消失于煙波浩淼之中。上書草書落款: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一日莜龍吾兒紀念。傳芳居士汪年寫。莜龍即汪桂英,因當時尚未正式取名,故以老夫人本名“金龍”暫稱之。整只筆筒瓷畫構圖巧妙而又不落俗套,新穎而又合理,似是一首敘情言事的詩篇,隱含禪機,令人遐想。筆筒堅實挺直,胎細釉潤,瓷畫細秀勁健,姿態(tài)瑰麗,兩者剛柔相濟,互為映照,既透露出恬淡靜謐的深遠意境,同時也表達了汪野亭對初生女兒寄予的厚望,實為一件難得的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哈爾濱百姓網(wǎng)推廣鏈接[一]
        哈爾濱百姓網(wǎng)推廣鏈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