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49vv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中字一区,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bdo id="qa15n"><u id="qa15n"></u></bdo>

<legend id="qa15n"></legend>

  • <sup id="qa15n"><menu id="qa15n"></menu></sup>

      <th id="qa15n"></th>

      <legend id="qa15n"></legend>
    1. <small id="qa15n"><sup id="qa15n"></sup></small>

        中國郵票博物館里的樣樣絕品

        發(fā)布:2011-11-1 12:24:10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大龍郵票

          借開館之際,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將1878年至2006年發(fā)行的優(yōu)秀郵票代表在“珍寶館”展區(qū)集中展示,其中不乏鎮(zhèn)館之寶。

            “大龍”身世至今成謎

            清光緒四年(1878年)海關試辦郵政時期發(fā)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又稱海關大龍郵票。1885年底發(fā)行小龍郵票后停止使用。使用期間未正式定名。因郵票圖案為龍,圖幅較第2套郵票(小龍郵票)相對大些,故稱大龍郵票。這套郵票的誕生,揭開了中國近代郵政的序幕。

          由于史料不全,至今大龍郵票的身世由來仍是一個謎團,它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史學界和收藏界仍有爭論。

            關于作者之爭,業(yè)界有三派觀點。一說是費拉爾,上海海關造冊處德籍職員。從1894年發(fā)行的慈禧萬壽郵票,到以后發(fā)行的加蓋改值票、蟠龍郵票以及郵資明信片等,幾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時,他還為上海、鎮(zhèn)江等地的商埠郵政機構設計、印制過郵票。但他是1892年9月進入上海海關的,距離大龍郵票的發(fā)行已逾14年。

            另一說法是馬士,上海海關美籍職員。很多集郵家認為作者是外國人,理由之一是寶塔繪成6層,這位設計者顯然不懂佛教。佛教的寶塔,層級都取單數(shù),從七級浮屠到十三層寶塔,從來沒有雙數(shù)的。于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職海關稅務司的美國人馬士設計的郵票。但后來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他在1929年7月25日給朋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柯爾氏郵書中說首次發(fā)行的中國郵票的設計出自我的手中,是一個誤會。

            第三種說法是中國藝術家。馬士告訴朋友去看1905年中國貿易報告第一編統(tǒng)計要覽,便知端倪。在他說的這份要覽的附錄中,有篇《華郵紀要》中寫道“第一套郵計有一、三、五分銀三枚,由本國技師鐫制銅版……”種種說法讓這套郵票的作者撲朔迷離。

            蓋戳“紅印花”僅存一張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簡稱紅印花小壹圓,是中國早期最珍貴的郵票。傳說只試蓋了兩整張(每張25枚),計50枚。清郵政當局嫌加蓋字體過小,決定改用大字“當壹圓”字模,故加蓋小字的稱為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已發(fā)現(xiàn)存世僅為32枚。其中有四方連1件,橫雙連1件,其余均為單枚。

            此次展出的“紅印花小字當壹圓”是蓋銷有八卦戳的舊票,八卦戳是采用六爻疊成的八卦,分別表示不同的地名而使用的銷票郵戳。歷史上僅發(fā)現(xiàn)1枚,是傳世孤品。

            此票原為清代上海海關造冊處德籍繪圖員費拉爾所有。1926年1月,其婿英人雷本在上海郵票會上曾公開展出此票。第二年4月,他以1500元的價格把全框郵票轉讓給上海郵商陳復樣,其中包括這枚“小壹圓”舊票;同年5月,陳氏將這枚珍郵以1000元轉讓給天津集郵家、袁世凱的二姐袁寒云。后來,袁氏又把這枚珍郵轉賣給上海的外籍集郵家布許;布許又把這枚珍郵轉售給福州的阮景光。

            1931年,阮氏破產出售珍郵,又被布許購得;布許又將這枚珍郵轉售給山東劉子惠。1944年7月,劉氏以1000美元售給上海集郵家馬任全。1956年馬任全將這枚珍郵捐獻給了國家。

            一套郵票竟有三版

            郵政權本是國家主權象征,但從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就開始把持中國郵政權。此次展覽展出的“中華民國臨時中立”郵票就被深深地抹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

            據(jù)介紹,1912年初,孫中山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列強們紛紛持觀望態(tài)度。為了紀念這個里程碑式的偉大時刻,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的身份要求當時的郵政部門發(fā)行郵票。而當時郵政發(fā)行權是法國人帛黎把持著,為了保持列強立場,帛黎居然采取在清代蟠龍郵票上加蓋“臨時中立”字樣,以此表明郵政權的中立。

            “郵政權本是國家主權,自己國家發(fā)行的郵票卻蓋"臨時中立",不得不說是中國郵政權上的一個悲哀。”博物館負責人朱彤說。

            這套郵票剛發(fā)行就受到南京臨時政府的強烈抵制,孫中山要求:“必須加蓋"中華民國"字樣!辈鑵s推說:“郵票發(fā)行成本太高,只能在原有版面上修改!钡诙姹愠霈F(xiàn)了“中華民國臨時中立”的字樣,結果更怪模怪樣,成了令國人憤慨的事件。由于全國上下一致抵制,帛黎才不得不撤銷前兩版,在第三版郵票上正式加蓋“中華民國”字樣。(見題下圖)

            隨著國民獨立自主呼聲的越發(fā)強烈,1921年,北洋政府外交部正式照會美、英、法、日四國,要求撤銷在華客郵(對外國在華郵政的習稱)。同年的華盛頓會議上,我國代表再次提出撤銷“客郵”提案,1922年2月終于通過。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1955年由印度政府交還英國在西藏所設郵局,客郵在華的非法活動才正式宣告結束。

        相關文章

        哈爾濱百姓網(wǎng)推廣鏈接[一]
        哈爾濱百姓網(wǎng)推廣鏈接[二]
        關于我們 | 廣告投放 | 用戶幫助 | 用戶注冊 | 留言反饋 | 網(wǎng)站建設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Reserved 2008-2009 0451bx.cn 哈爾濱百姓網(wǎng) 版權所有
        黑ICP備08101926號  我要啦免費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