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郵界的發(fā)展
郵學刊物在我國,已早具卓越的成績,自從《郵乘》問世以后,不但為國內(nèi)開辟出郵學的途徑,就是在國際上也深博好評,二十余年來優(yōu)秀的集郵刊物,不勝枚舉,如《新光》如《國粹》都是莫定國郵基礎的功勞者,后起之秀的《近代》更為國郵放一異彩,不但為近代國郵作了徹底的考證,更為研究郵學者辟出新的途徑。
其他如圖譜、圖鑒、會志、郵刊,莫不各具特長,為國郵作過深切的努力,中國郵學能有今日的長足進步,不得不歸功于刊物的倡導。
現(xiàn)今集郵界已漸趨于科學化和通俗化的境域,前途實有不可限量的發(fā)展此不但更需要先進者的指導,更切望同好間對郵學再有深一層的認識和研究,本刊籌劃已經(jīng)是數(shù)月之久,所以遲遲未敢問世者,總覺得無所貢獻于集郵界但在辱蒙各地郵友指導鼓勵下,現(xiàn)在總算附從驥尾而踏進了郵壇,前途如何編者實無能力自信,只有仰仗諸同好的指導和維護。
面臨著整個集郵界的本刊,真似俗語所說:“語不驚人,貌不壓眾”,但總愿在廣大的郵學圈里,開墾出一塊新的園地,將來的收獲如何,這要看同好間對其扶殖培養(yǎng)如何,編者只有遵從大家的指示為新郵學的發(fā)展而埋頭苦干,不到之處當然愿意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一期先由編者擅定了一個編輯計劃,以研究為主統(tǒng)計論述為副,一方面顧慮到初步者的興趣,添設了一欄“集郵講座”簡述些關于集郵研究的常識,今后當為敦請國內(nèi)先進和郵學名家,為本刊執(zhí)筆有所指導,編者很想用一種新的作風來助長搜集和研究的興趣,在研究中添附參考資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因為在論述時很多有在文字上寫不到具體的情形,以資料為根據(jù)或能簡而易舉的深切些,總之對本刊的一切更不必說,凡是對集郵或郵學上有所建議時,總希望不惜珠璣辱賜教言,這不但是本刊的榮幸,也是集郵界所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