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玻璃是如何產生的?
發(fā)布:2009-12-23 14:52:31 來源:賓縣百姓網-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一直以來許多學術界人士認為,中國的玻璃是從埃及傳入的,古代中國人不懂得制造玻璃的技術。近年來,在中國各地古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管珠、琉璃璧、琉璃瓶等,在湖南古墓中出土了約公元三百年前的玻璃器,都是中國民族特點的紋飾及圖案。這些玻璃文物的出土,引起海內外考古界很大關注。
再經中外專家實驗鑒定,得出共同結論是中國的“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屬于兩種不同的玻璃性質。這一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玻璃是自己制造的。古代中國人早已掌握玻璃生產技術。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術。在河南洛陽莊淳溝、陜西寶雞茹家莊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
中國玻璃的發(fā)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青銅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錫礦石和木炭,冶煉溫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卻、固化的硅酸鹽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還有純堿和石灰石等,冶煉溫度在1200℃。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于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xiàn)硅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由于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其呈現(xiàn)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艷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裝飾品了。這樣經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古代中國人終于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guī)律。
再經中外專家實驗鑒定,得出共同結論是中國的“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屬于兩種不同的玻璃性質。這一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玻璃是自己制造的。古代中國人早已掌握玻璃生產技術。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術。在河南洛陽莊淳溝、陜西寶雞茹家莊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
中國玻璃的發(fā)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青銅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錫礦石和木炭,冶煉溫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卻、固化的硅酸鹽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還有純堿和石灰石等,冶煉溫度在1200℃。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于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xiàn)硅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由于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其呈現(xiàn)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艷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裝飾品了。這樣經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古代中國人終于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