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枚欠資戳引出的一段郵史
發(fā)布:2011-11-1 12:37:19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與現(xiàn)在的一些集郵愛好者有事沒事就喜歡做一些欠資片不同,在早期的自然通信中,人們一般都會按照郵資支付,因此這也是為什么早期的欠資封片比較珍貴的原因。那么這件明信片為什么會欠資呢?通過閱讀明信片上的文字,我們可以了解,這枚明信片是1931年2月19日從一艘名為“澳大利亞(S.S.Australia)”號的郵船上寄出的,明信片上貼面值0.10元的郵票,查閱當時的國際郵資,我們得知從1931年2月1日開始,明信片寄往國外的郵資從先前的0.09元調(diào)高至0.12元,因此這也是為什么當這枚明信片在2月22日投遞時候,上海郵局要蓋上欠資2分的郵戳了。
在這枚明信片上共有三枚欠資戳,其中兩枚為紅色,并填上了欠資的數(shù)目。另外一枚黑色的欠資戳上有“SHANGHAI”的字樣,這在以往是非常少見的,對于研究上海郵局使用的欠資郵戳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隨著人們對于郵戳收集的日益關(guān)注,一些集郵愛好者開始關(guān)注欠資戳。但是在展示時,一定要展示整個欠資封、片,而不能將欠資戳制成剪片展示。因為人們只有通過封、片上所貼的郵票及日戳才能清楚地了解有關(guān)國家或地區(qū)對欠資函件的處理情況,這枚明信片無疑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