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作偽手法
勾描著色填墨
作偽者用紙或尖鉛筆雙勾措下線條輪廓。如果是,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繪畫,則按線條輪廓對照原作模仿著色。這種偽作乍看還有些相似,但仔細端詳就會發(fā)現(xiàn)整幅作品氣韻滯鈍,筆鋒呆板無神,墨色缺少濃淡,有的偽作雖然先描后臨,但終因心虛筆怯,難免其神韻,只要細察即能看出破綻。這種手法以偽造名人題款和名家書法為多。如南寧岳飛的《滿江紅》等草書,明人的條幅,以及清代和的書法作品等,都常見此類偽品。
改頭換面
作偽者利用殘破字畫,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種手段,將無款作品變成有款作品,將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將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曾使不少功力不深、見識不廣的投資者上當受騙,甚至行里人也難免落入圈套。書的作品幾乎每件都有題款,而作者款的簽名卻根據他不同、不同境遇及心情等有所變化?钭质菤v來作偽者下功夫最大的地方。迄今所能見到有題款的畫作,應從北宋開始,這些畫的題款位置不一,而字都很小。到了南宋,一些畫院的畫家有的寫款,有的不寫款,有的即使寫款也僅簡單地落個姓名款。元明清的院體畫,多不題詩文,只寫年月日、姓名、僅寫一行款,很少有二行款。明代院體畫的時代離我們這樣近,而流傳下來的畫卻很少。因為明院體畫的款少,容易讓人挖去,冒宋人作品,于是傳世署名的明代院體畫也不多。洗款,是題款作偽的手法之一。所謂洗款,就是把原作者的款字洗去,不裁,不挖,不補。這種作假手段不十分多見,因為過去書法家講究腕力,其書常透紙背,入木三分。也就是說下筆很重,筆畫扎實,墨滲過紙背。既然如此,款字怎么可能洗去呢?豈不會把紙洗爛?這類作品當然無法被洗款。被洗款的作品所用不是一般的紙,而是用的藏經紙。加偽款是作假的另一種形式。我們對書法作品進行時,首先要看款與字的風格是否相符。書法家寫字都很熟練,寫完主文,連下來將落款一筆寫就,極其自然,而偽款就前書主文的風格不同。還有一種作偽的手法值得注意。舊時有的書畫家為了自己學習之用,照臨別人的作品,到了末篇,連原作者的題款也如實臨下,最后在落上自己的款。挖款也是題款作偽的常見手法之一。書畫題款作偽的手法雖然多種多樣,有的甚至十分隱蔽,但總會有漏洞可尋。我們如果掌握了作偽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認真考辨,就可以予以識別了。
模仿風格特征
一個書畫家長年累月所形成的筆法習慣,無論其作品題材如何變化,總能看到他的筆法軌跡和風格特征。作偽者往往故意在偽作上夸大原作者的某些習慣性特點,哪怕是缺點,也盡其渲染,其用心是使人猛然一見,反而會產生開門見山的效應。有很多名人字畫,風格極其鮮明,特點非常突出,不少玩字畫的老手,以不看題款便知何人作品來炫耀自己的眼力,作偽者抓住這些人的輕浮心理,專門模仿原作特征,以至達到以假亂真程度,使某些驕傲粗心的投資者上當受騙。